埔里醒靈寺

埔里醒靈寺

埔里醒靈寺

 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梅村路1號的醒靈寺,主祀三恩主(關聖帝君、孚佑帝君、司命灶君),是埔里歷史相當悠久的寺廟之一,也是「二二八事件」最後戰役─「烏牛欄之役」的古戰場,所以醒靈寺對埔里的歷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【沿革】
  清光緒二十七年(西元1901年),埔里施雲釵於自宅創設懷善堂,開堂闡教,並醫治吸食鴉片煙毒患者。當時南庄居民林李金火遐邇風聞,為替他的母親林李玉潘氏戒除鴉片毒癮,於是便前來求助三恩主,之後果然根除毒癮,因此在光緒三十三年(西元1907年)就宅草創廟堂,並號「解化堂」。民國五年(西元1916年年)埔里發生大地震,致廟宇傾毀,於是重新再建,並改號為「醒化堂」。民國十二年堂主林李金水先生仙逝,自此醒化堂務乏人照應,最後竟關門閂戶,只賴隔壁雙寮庄潘水勝早晚燒香敬茶而已。直至民國二十八年,當時大馬麟(今愛蘭里梅花村)人氏潘致忠之子李慶祥罹患重症,服藥罔效,於是前來叩求三恩主而病癒,遂來廟招徒重振堂務。民國三十年因廟宇年久破舊,信眾倡議重新修建,但因缺乏經費,遲遲未動工,直至同年十一月中,才由信徒張川、潘清東、許連美等三人各獻出四十元,以一百二十元之資金,招募雙寮庄、日南庄、八股庄等三庄之庄民,合力拆除修建。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,信眾倡議遷建,公推許清和、張以時、王進發、陳石鍊等為召集人籌劃。民國三十八年正月初六日於大馬麟(現址)破土興工,隔年民國三十九年正殿即完竣,於十一月十六日舉行入火鎮座,並正式命廟名為「醒靈寺」。民國四十年全部工程告竣,於十一月初八日舉行落成典禮迄今。

【傳說】
  三恩主是指儒宗神教的關聖帝君、孚佑帝君、司命灶君等三位神祇。

  「儒宗神教」又稱「鸞堂」,其信仰主神鸞堂成員稱之為「恩主」,因此有學者以「恩主公崇拜叢」名之。

  所謂「恩主」,為鑾堂的特殊用語,是「救世主」的意思。因為主持鑾堂的人,相信所奉神明能夠拯救世人而稱為「恩主」。台灣許多廟宇所奉祀的「恩主公」,其實就是「關聖帝君」。但在台灣被祀為「恩主」者,並不僅指一神而已,如稱「孚佑帝君」為「呂恩主」,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,亦有稱李鐵拐為「李恩主」,而一般都以關聖帝君、孚佑帝君和九天司命真君三者,合稱為「三恩主」,也有三恩主再加上先天豁落靈君、精忠武穆王或先天豁落靈君、文昌帝君,稱為「五恩主」。

【特色】
  醒靈寺主祀關帝、呂祖仙及灶君三恩主,由於歷史相當悠久,所以醒靈寺內保有許多珍貴的古蹟文物,其中最重要的是立於山門下方的一對石獅子,這對石獅子原是清朝總兵吳光亮建大埔城時,放置於衙門口的,後來才輾轉被移置到醒靈寺來,已有一百二十幾年的歷史,經歷大地震和人事變遷,依然屹立不倒,是埔里人心目中的「鎮寶」。

  另外,民國三十六年,謝雪紅率領她的學生守在當年還是一條吊橋的愛蘭橋頭,與國民黨的軍警對峙,也就是「二二八事件」最後戰役「烏牛欄之役」,所以醒靈寺也是當時的古戰場,因此醒靈寺在後殿設有「文獻堂」,收藏埔里文獻、老照片,包括當年二二八事件的珍貴資料。

  (資料來源:臺灣大百科全書 http://taiwanpedia.culture.tw )

Pulife.tw

〈本網站最佳螢幕解析寬度為1,024 像素,建議使用 Google Chrome 或 Internet Explorer 9.0 以上版本的瀏覽器〉

大埔里生活網:埔里、仁愛、國姓、魚池~大埔里生活圈入口網站 Copyright © 2013-2017 白馬文創有限公司. Designed by  WHCC

 

白馬文創有限公司│網站建置│平面設計│廣告印刷│美術編輯│文化出版│專案企劃│地址:54551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24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