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還是掠奪? 談生態攝影的倫理

埔里-生態攝影李榮芳攝影作品。

 【文/李榮芳】由於近年來喜歡生態的人愈來愈多,對生態保育的觀念也日愈成熟落實,當然這是生態之福。喜歡生態後,因數位相機的普及,出門在外幾乎人手一機,生態攝影不再是專業人士所能獨享,一般民眾也都趨之若鶩。

 當然拍生態,大家都希望拍出既生動又美麗的照片,但很多的生態的分佈、出現時間、地點、動靜之間不是我們能掌控的,最純真的是所謂的機會快門,沒有使用外力因素,不當的干擾所捕捉到的畫面。

埔里-生態攝影李榮芳攝影作品。

埔里-生態攝影李榮芳攝影作品。

 先前網路流傳世界攝影比賽的得獎照片,畫面上樹蛙神乎其技的各種特技姿勢,懂生態的人一眼就能看穿是人為造假,青蛙的世界不可能做出那不可思議的美姿,但評審諸公並非生態人,故而感官上打動了他們,但在純真生態攝影的角度來看,是可訴之公評的。

 今年初夏,台灣也流傳出在林內湖本村,一群人正在拍黑枕藍鶲三隻雛鳥站在竹枝的照片,問題是它們還不會飛,是有人從鳥巢上捉去擺好,剛好那隻怪手也被捕捉了畫面,引起軒然大波。更有流傳在社頭拍黑枕藍鶲以三秒膠黏住尾羽拍照,香港鳳園也有類似黏住蝴蝶拍照的惡行,這種以不人道的方式加諸在生態上,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,照片拍的再美,是沒有靈魂可言,人和各種生態都是地球村的一分子,生命與生俱來就是平等的,人類不應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,而去禁錮它們的靈魂,違反它們的生活意志。

埔里-生態攝影李榮芳攝影作品

 也曾經經過大雪山林道23K處,一群攝友架著幾十支大砲,拍攝正在覓食的藍腹鷴,因為他們早就以五穀雜糧誘鳥,此處因有固定的食物,藍腹鷴也食髓知味的流連忘返,23K成了口耳相傳的養雞場。和人相處久了,也習慣了人類的行為模式,它們也就自在的覓食,這樣的場景拍出來的照片,當然張張精彩,但如此的餵食行為,以生態倫理的角度來看,是違反了自然生態法則。

 近年來,掀起一波賞蝶風,埔里幾十年來,便是蝴蝶的重鎮,五、六十年前蝴蝶手工藝的發達,為應付需求,而大量捕撈。如今隨著保育觀念的抬頭,相機代替了捕蝶網,在幾條賞蝶步道常有蝶友流連拍蝶,拍蝶的蝶迷相對的較沒人為因素,做出不符合生態倫理的行為,頂多做些氣味站誘集大量的蝴蝶,這對蝴蝶的覓食只是投其所好,對其覓食的生態行為也不會造成負面的影響,這是可以被接受的。

埔里-生態攝影李榮芳攝影作品

 但有一種較差的行為並非拍攝,而是美其名研究,就在蝴蝶的食草(寄主植物)上找尋蟲卵或幼蟲、蛹,將之折斷或鋸斷採集,這是不尊重自然的行為,期期以為不可。

我也曾經在蓮華池的林道上拍過藍腹鷴,也在中橫碧綠神木拍過黑長尾雉(帝雉),都是不期而遇的邂逅,剎那間的短暫捕捉,幾秒鐘的四眼交會,感動卻是恆久的。這樣的手持拍照,留下來的倩影當然不是很美,但卻是最真實的,看著牠們自在的昂首於天地間,森林是牠們最好的家園,我是一個冒昧的闖入者,有罪惡感的應該是我。

 總之,生態攝影應在不干擾生物的自然習性,不去驚嚇它們,以最自然的方式去拍攝,如此呈現的生態照片才有它的生命張力,在講求生態美學的角度,美麗的呈現是大家追尋的目標,但只有學會尊重自然,恪遵生態倫理的思維去拍攝各種生態,那張照片才能彰顯生命的張力價值。

埔里-生態攝影生態攝影家李榮芳(作者為專業生態導覽解說員、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蝴蝶辨識大賽冠軍得主)

Pulife.tw

〈本網站最佳螢幕解析寬度為1,024 像素,建議使用 Google Chrome 或 Internet Explorer 9.0 以上版本的瀏覽器〉

大埔里生活網:埔里、仁愛、國姓、魚池~大埔里生活圈入口網站 Copyright © 2013-2017 白馬文創有限公司. Designed by  WHCC

 

白馬文創有限公司│網站建置│平面設計│廣告印刷│美術編輯│文化出版│專案企劃│地址:54551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24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