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怕的不是狂犬病 而是無知、恐慌帶來的錯殺
編按:狂犬病疫情擴散,社會瀰漫一股恐慌的氣氛,曾是動物保護社長的吳宗澤,長期觀察埔里地區的流浪動物,表達對情勢發展的憂心,他認為流浪動物其實不太會主動接觸人類,「獵巫」的集體心理讓無知行為合理化,不但造成「錯殺」,也無助於疫情控制。
文/吳宗澤(暨大動物保護社前社長)
最近台灣發生狂犬病疫情,在媒體推波助瀾下,社會上出現捕抓撲殺流浪犬的聲浪,埔里曾經因「中村事件」,被批評為狗屎氾濫的小鎮,加上鄰近的魚池鄉出現鼬獾疫情,獎勵捕抓撲殺流浪狗的聲音再起,但實際觀察,鎮上真正無主的流浪狗不到一成,其餘七成以上是有主「放養」在外的家犬,流浪狗並不常出沒在鎮民的生活圈,鼓勵捕抓,不但容易錯殺,也無助於疫情控制,主管機關應當鼓勵飼主帶愛犬打疫苗,獎勵流浪狗TNR政策,而非借題發揮濫捕。
我們要知道埔里鎮並不是一個都市,而是接近鄉村聚落的型態,鄉村聚落裡的住屋型式多半會有門口庭或較大的空地,可將狗養在戶外的空間,提供狗的活動範圍,以及鄉村地區多半會有養狗來顧家的習慣,有時甚至會讓狗自由進出,不會把狗鍊起來,餓了自然會回家吃飯,平時多是四處亂跑。
正因為鄉村養狗有這樣的習慣,所以我們在路上常見的狗,有時並不是真的流浪狗,更多時候是這種有人養但並沒有鍊起來的狗,我們稱為半放養的家犬,這樣半放養式的家犬,由於平時多半不在家裡,所以狗的排泄物自然也不會是主人要負擔的,那狗的排泄問題自然就成為他人的問題。
埔里居民常將狗屎環境衛生問題,怪罪在流浪狗身上,而事實上狗便的主要來源不是流浪狗,流浪狗只是成了代罪的羔羊。鎮民遛狗的觀念還有待加強,並非每個遛狗的飼主都會隨身攜帶塑膠袋和衛生紙,遛狗時,狗若隨意大小便也不會主動去清理,同樣會造成他人環境的問題,鎮民每次看到狗便的時候,若沒看到現行犯,我們通常會直觀地認為是流浪狗所為,其實流浪狗很無辜。
流浪狗其實很可憐,要在街頭上討生活實在不容易,每天有各式各樣的因素會威脅到生命,例如:食物來源不穩定、天候變化、生病死亡、打架受傷、車禍意外、捕獸夾夾傷、捕狗大隊、毒餌……等,各種因素不斷威脅著流浪狗的性命,所以流浪狗的壽命多半不長,牠們必須與人類保持著一段距離,不可靠得太近會被驅趕,又容易發生人為的意外,同時又怕離得太遠,沒有任何剩餘的食物殘渣可填飽肚子,在這樣的情況下,市區是一個太近的距離,山區則是一個太遠的距離,這兩者間的郊區才會是我們常見流浪狗出沒的範圍。
台灣狂犬病防疫網破了洞,這幾乎可以確定是人為的,將問題怪罪在流浪狗身上是不公平的,流浪狗對陌生人有戒心,見到人往往躲得遠遠的,人類的過錯,卻造成動物的劫難,這樣的做法我個人不予苟同,打疫苗就能控制疫情,我認為人們應該加強宣導鼓勵人們將寵物帶去打疫苗,公部門鼓勵TNR,減少流浪狗大量繁殖的機會,而非以捕抓撲殺的手段,製造人道上的衝突以及人與陪伴動物之間的緊張及誤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