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蝴蝶風》第13期/我的樸門農法實踐

蝴蝶風-新故鄉基金會-Permaculture樸門永續設計-亞曼-蝴蝶風第13期-蝴蝶風2013年6月為了守護生態與環境,何彥廷與妻子陳虹雯承租土地,學習當農夫;圖為在他們農地上的樸門農法種植行動。

《蝴蝶風》第13期/我的樸門農法實踐

撰文/何彥廷(南投縣水里鄉車埕國小自然科長期約聘老師) 攝影/何貞青

找到自己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位置,我們才能看清自己的行為中,哪些是能賦予生命的,哪些不能。當我們這樣做時,我們就不是在追求對世界的控制,而是全身全心地投入於自我和世界發展的進程中。其中,愛取代了恐懼,共生共存取代了控制。― ―Parker J .

Palmer『教學的勇氣──探索教師生命的內在視界』

  蛙鳴、鳥叫、青山綠水,一幕幕壯麗的山河與自然交響曲,讓我愛上埔里這座山城,我想略盡一點棉薄之力,守護這片自然美景與在地的活力。於是開啟了我投入自然農作的契機。

  當我初次接觸樸門永續設計(Permaculture)這套應用生態學的系統知識時,才開始理解:如果沒有永續性的栽培技術及土地使用倫理,將無法長期供應人們所需。

  而學習如何利用環境固有的元素,結合景觀的自然特色,尊重並讓環境中每個單一元素具有多樣功能,就可以形成一個生命支持系統,一個讓人、動物、植物都能自我維持的聚落。

學習自然農法當農夫

  我和太太陳虹雯決定調整生活,尋求一個自主性較高、依賴性較少,更為平衡多元的生活方式。我們從書本及農友身上學習自然農法,去年8月開始承租一塊10幾年未用農藥的有機耕作地,進行實際操作。

  這塊地原先土壤顏色偏灰白、有機質很少。初期我們先嘗試不除草、不翻土、不施肥的秀明自然農法,保留雜草作表土覆蓋,同時種植豆科做先驅作物來改善土質。雖然前半年的收成幾乎全送給老天了,但從觀察生物的反應,看到環境的變化,仍然感受到大地之母的力量。

  由於這塊地沒有水電設施,我採用樸門的尤曼關鍵線水收集技術,挖掘許多等高線集水溝和小水塘,利用地形落差及虹吸管原理解決灌溉問題,水域也提供了很多動物棲地,創造更多邊界生態和微氣候。

  在病蟲害防治上,我們自己調配天然防蟲劑,利用物理性隔離網來保護蔬菜。當然生物防治法更不可少,就地取材利用石塊、牧草莖、木頭等,為鳥兒搭支架,為青蛙蓋房子,吸引這些小動物們來吃害蟲;聽鄰人說,連天上的老鷹也下來幫忙抓田鼠了。

蝴蝶風-新故鄉基金會-Permaculture樸門永續設計-亞曼-蝴蝶風第13期-蝴蝶風2013年6月

人與生態環境不可分割

  這裡的生物愈來愈多樣性,而小動物們所產生的代謝物也讓土壤更有活力。基本上,這裡傾向減少外來的人工設施,所以不用耗油電的除草機,寧可去埔里傳統的打鐵街農具店,定製一把大鐮刀來除草。肥料也是用田裡的枯枝落葉、動物排遺來製作堆肥。

  抱著隨意、隨性的心,我們在這塊地上不斷嘗試學習,菜園也日漸朝向「食物森林」的發展模式,亦即高密集種植多種作物,且運用樸門的共伴作物理念,搭配不同蔬菜一起種植,互相補充營養、幫助生長;在低人力、低資材的情況下,還有不錯的收成,可見樸門設計在投入與產出的效率上,比一般有機或慣行農法仍高許多。我和太太從最早期只收成幾顆花生,到慢慢自己有菜吃,現在已可分享親友了。

  這些過程讓我覺得,人與生態環境是不可分割的。過去人定勝天的觀念必須重新反思,科技的運用也應適度而不該變成依賴。當我們站在關懷與守護的角度來進行農耕與開發,大自然也會給我們更多回饋。

Pulife.tw

〈本網站最佳螢幕解析寬度為1,024 像素,建議使用 Google Chrome 或 Internet Explorer 9.0 以上版本的瀏覽器〉

大埔里生活網:埔里、仁愛、國姓、魚池~大埔里生活圈入口網站 Copyright © 2013-2017 白馬文創有限公司. Designed by  WHCC

 

白馬文創有限公司│網站建置│平面設計│廣告印刷│美術編輯│文化出版│專案企劃│地址:54551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24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