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埔里兒時記憶專刊(二十)育英國小課後活動之玩紙牌
- 上層分類:大埔里歷史文化
- 分類:老埔里兒時記憶專刊(王亨祿)
- 建立於 2013-03-27, 週三 10:40
- 最近更新於 2014-04-25, 週五 14:17
- 發佈日期
- 點擊數:13001
老埔里兒時記憶專刊〈第二十篇〉育英國小課後活動之玩紙牌
圖/文:王亨祿
課後活動其實也有很「數學」的,不只是遊戲,還有鍛鍊大腦活化腦細胞的功能。在這裡很推薦紙牌,它的玩法有很多變化,從兩個人三個人到一狗票的人都可以參加!但是這是有勝負關係,往往輸的人要把自己的牌給贏家,因此不敢玩大的就玩「敲牌」:一般都是兩個人玩,一次一張看誰先把對方的牌敲翻面,很像日本紙牌的玩法,差別是在我們是要敲在對方紙牌上,這又牽扯到槓桿原理;另一種玩法是不管幾個人都可以玩:每個人拿一疊牌,要一樣多,先拿出一張牌,大家約定它為主牌,然後把所有牌洗過一次再放回地上,接著大家猜拳,贏的人先往牌隊「飄切」過去。因為不知道主牌在哪邊,大家就慢慢切,而手上拿的牌有時候還可換,依不同功能換牌,就像高爾夫一樣隨不同時機而換球桿,這種玩法我比較不敢參加,因為我不管是飄切,還是撇牌、敲牌都是肉咖,老是輸牌。
大家都喜歡的牌是一種我們稱為「古早牌」的牌,因為它的紙牌比一般牌厚,而且旁邊有滾邊,比起一般牌有價值多了。紙牌上面的圖文很多是日本軍,有「零戰」還有「山本五十六將軍」,大部分的人拿到都是把它當作在敲牌時的王牌。
我比較喜歡賭牌,玩法更簡單就像象棋麻將一樣,紙牌有四個圈,裡面有象棋組、撲克牌組、猜拳組跟12生肖,端看大家約定玩甚麼就玩甚麼,樂趣無窮。可以遊戲跟複習數學的棑列真是一種好遊戲,我印象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紙牌活動,是發生在一次的放學後,大家不約而同的聚集在媽祖廟的廟埕上,全靠默契!大家玩敲牌或是賭牌,我參加的是賭牌組,厚厚!!沒親眼看到的人真可惜啊,現場不敢說有一百人,但絕對超過六十人以上!起先大家是在廟埕的一角,後來人越來越多,媽祖廟的廟埕不夠用,那時候還有其他人在廟埕上活動,所以一部份的人就移到隔壁孔子廟的廟埕繼續廝殺,過了一會孔子廟的廟公發現了,他一定不能忍受這麼多小鬼,在他心中的至聖先師一代偉人的廟裡賭博,他一定是很不高興的,氣急敗壞的把我們趕走……
另外,我們常常玩的是用一根棍子前端放一個塑膠袋,然後用火點燃(有時是自己帶火柴或是垃圾場有火),燒到一定程度時,整個塑膠袋會化成一團火,然後融化的塑膠袋帶著火一滴一滴往下掉,我就可以在垃圾場把其他的垃圾引燃,真是好玩!不過好幾次因為不小心被燙到,真是痛到不行!
四年級的大事是我家搬家了,從新市場那邊搬到了南昌街城隍廟旁邊,我終於是「街上人」了!如同今天從新店大崎腳搬到信義區一樣,比起在教室外面玩的那種驕傲,搬到街上更令我驕傲,嗯──驕傲一萬倍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