埔里紙的蛻變~造紙龍手創館
埔里紙的蛻變--造紙龍手創館
圖 / 陳光明 文 / 鄧相揚
埔里的水資源相當豐沃,不僅水質甘淳,從中發展出來的手工造紙產業更是遠近馳名,揚名國際。埔里盆地層巒疊翠,造紙材料如麻、樹皮、藤、竹、草等取材容易,加上南烘溪和眉溪流經其間,不乏水源,所以說埔里之所以成為台灣的造紙重鎮,地理環境及其所蘊藏的資源,是決定性的因素所在。
1935 年日本人橫溝大藏在烏牛欄橋(今愛蘭橋)下南烘溪畔建一簡易的寮舍,利用溪水試驗造紙,無論是取水、搗料、篩紙、日晒等工作,皆用人工進行和完成,是為埔里造紙的先河,並因此奠定了埔里手工造紙的發展基礎,其後更帶動了埔里造紙業的興起,以及造紙人才的養成。
自1970 年起,隨著台灣外貿的興起,和日本市場熱絡的需求,埔里的紙業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,這一時期成立的紙廠多達五十餘家,不僅為國家賺進了大量的外匯,更提供了山城埔里居民不少的工作機會,而造紙的技術也日愈精進,所製成的紙品,種類亦漸增多,這時期可以說是埔里造紙的顛峰期,每家紙廠幾乎是日夜加工,供不應求,真可謂是「埔里紙貴」。
埔里的手工造紙是一項擁有歷史及文化內容的產業,在區域產業的發展上,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,更代表著地方工藝的獨特風釆,遠從日治時期,手工造紙在埔里發源開始,這項產業就成為埔里的區域經濟產業生活與文化發展,不可或缺的一項產業。但是在工業化的趨勢與競爭下,埔里紙業也不得不面對產業衰退的命運。
1979 年張慶祥先生於南烘溪畔建一造紙廠,取名「埔里紙廠」,紙品種類繁多,以出口貿易為主,極盛時紙品的外銷區域遍及世界六十餘國。跟許多傳統產業一樣,在面對時代的改變與衝擊下,第二代傳承的經營者往往必須以全新的視野和態度來面對挑戰。2007 年該廠總經理張健福在使命的呼喚下,並在經濟部工業局及工研院的輔導下,轉型為觀光工廠,並更名為「造紙龍手創館」,走出埔里紙廠的新風貌。
舘內設有紙愛造紙區,完整呈現了手工造紙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工序流程;紙愛印刷區又稱為機械造紙知識區,詳實介紹工廠製紙的印刷流程及工作狀況;紙愛創意商品區則是以文化創意為主軸,目不暇給的紙類創意商品,提供了「埔里紙」未來無限的商機想像;紙愛活動區設有DIY教室,提供親子及師生的互動教學遊戲,從創意中體驗紙與人的親密感受,並創作出自己喜歡的紙品。
過去埔里的手工造紙廠,其所生產的紙品大都輸往國外,亦即埔里的手工造紙產業僅是一種代工之行業,有關紙文化的產品在台灣都未被開發或行銷開來,這是一項埔里產業的缺憾,於今,埔里的手工造紙廠不僅以各種創意來進行紙文化產品的開發與研究,「造紙龍手創館」的轉型成功,正是手工造紙的蛻變與實踐,也讓我們看到了「紙鄉埔里」的希望。
交通路線指引:
開車:國道三號 > 國道六號 > 愛蘭交流道下往埔里方向 > 過愛蘭橋後右轉直行南環路 > 前進 2.5公里後右轉隆生橋 > 前進 500 公尺即可到達。(地址:南投縣埔里鎮隆生路118-2 號)
搭車:搭乘前往南投埔里的全航、國光號、南投客運等均有到達埔里市區,可搭乘計程車或租機車至造紙龍手創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