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興紙寮

台灣之心水水遊-黃義永-鄧文淵-廣興紙寮台灣之心水水遊-黃義永-鄧文淵-廣興紙寮

廣興紙寮

圖 / 黃義永 文 / 鄧文淵

  埔里的造紙早從1935 年就開始了,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埔里的水質純淨,鐵質與石灰質含量少,製造出來的紙不易變黃,於是在烏牛欄橋下(現今埔里愛蘭橋)建廠,命名「埔里製紙所」。

  日本人奠定了埔里手工造紙的基礎後,直到台灣光復經濟日漸發達,國內用紙需求大增, 因此埔里的紙產業快速發展;到1970 年左右,埔里紙除了內銷外,也開始外銷到日本、韓國等國家,在此時期埔里造紙廠曾有過近50 間左右的鼎盛景況;但後來台灣社會的變遷,人們開始改用價錢較便宜且能大量生產的機械紙,埔里的手工造紙產業面臨重大考驗,紛紛外移或關廠,埔里的手工造紙產業因此迅速沒落。

  如果要見証那個時期的手工造紙文化及紙業歷史,位於埔里愛蘭台地上的「廣興紙寮」是唯一的選擇,目前在那裡還可以見到師傅功力深厚的抄紙、烘紙等技術,另外這裡還提供了DIY 課程,讓民眾可以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紙藝品。廣興紙寮位於紹興酒泉附近,原是一間規模不大的手工造紙廠,幾年前因為工資上漲及市場結構改變等經濟因素,與地方上幾個同樣面臨困境的產業,成立了「埔里產業觀光促進會」,將產業漸漸轉往觀光發展,並與當地藝文人士共同集思廣益,舉辦各類文化活動,試圖活絡日漸式微的景況,而這也是目前台灣觀光工廠的濫觴。

  廣興紙寮的創立人黃耀東常說,紙廠自古早就叫紙寮,早期是用竹管搭建的,現在雖然已經改以鋼架建造但不也都是寮仔,目前廣興紙廠由第二代黃煥章接手經營,延續「廣興紙寮」的名稱,除傳承忠於原味外,我們更可以感受到歷史氛圍;黃煥章先生將紙藝全面觀光化,在紙寮中規劃了參觀動線,從最初始的原料取材、到製作成紙漿、製紙師傅用竹簾去抄紙、然後製成紙豆腐、最後再經烘乾,順著地面彩繪的腳印行走並搭配專業導覽人員的解說,便可知道完整的手工製紙流程;在廠內更可見到各式從以前沿用至今的紙漿槽、壓台、攪打機等器械,另外還有運用各種不同原料製成的紙張成品供人欣賞,如埔里特產筊白筍殼製成的惜福宣等。

  手工紙與機械紙的不同之處,在於手工紙是由師傅一張張搖盪製作,纖維縱橫交錯呈不規則狀,書畫家在創作時,墨彩會呈現放射狀均勻渲染開來,而機械紙的纖維則呈一直線,墨彩僅往直向或橫向發展,創作出的成品大相逕庭,這也是藝術家愛用手工紙的原因。

  導覽途中可見到頭髮斑白的師傅操作著抄紙架,早期是將抄紙架潛入紙漿水中再撈起,後來改良成師傅只需輕觸開關,紙漿水便會自動灌注至抄紙架中,接著開始輕搖盪晃使紙漿厚薄均勻地平鋪在竹簾上,然後將抄好的手工紙一張張層疊,最後放上一條尼龍線作區隔,其一氣呵成的動作可看出此乃多年經驗的積累;經榨壓出水做成紙豆腐後,再交由烘紙師傅製作,只見師傅輕巧地將一根木棍輕倚紙豆腐邊緣,找出最上頭的尼龍繩俐落地一拉,紙張的邊緣便會附著到木棍上,然後師傅「唰!!」一聲,薄如蟬翼的紙張在空中翻飛半圈後,接著平穩地落在烘台上,再以鬃毛刷稍加施力將紙張鋪平烘乾,待乾透後一張手工紙便完成了,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需要長年的經驗和精細的功夫。

  而廣興紙寮的DIY 課程中也包括了抄紙,透過親身體驗更可知道抄製出一張薄透、完美的手工紙,是一門多麼困難、多麼高深的學問;自製紙張烘好後,選擇喜歡的圖案或文字拓碑後,可製成扇子或掛軸;或者也可在抄紙途中加入乾燥花或染有顏色的紙漿用手掌壓模,製作成別緻的紙藝品。走一趟廣興紙寮不只見證了埔里的手工紙業歷史,並可欣賞製紙師傅職人般精湛功力,更可帶回獨一無二的紙藝作品,真是一舉數得呢!另外廣興紙寮近期,將紙張加入埔里當地特有農產品如刺蔥等,製成可以吃的紙,口感香酥薄脆十分新奇可口,若有到訪廣興紙寮千萬不可錯過

交通路線指引:

開車:國道三號 > 國道六號 > 愛蘭交流道下往埔里方向 > 過愛蘭橋直行中山路三段 > 遇到三叉路左轉鐵山路前行 1.2 公里即可到達。( 南投縣埔里鎮鐵山路310 號)

搭車:搭乘前往南投埔里的全航、國光號、南投客運等均有到達埔里市區,於崎下站下車,再往鐵山路步行約1.2 公里即可抵達。

台灣之心水水遊-黃義永-鄧文淵-廣興紙寮

 

Pulife.tw

〈本網站最佳螢幕解析寬度為1,024 像素,建議使用 Google Chrome 或 Internet Explorer 9.0 以上版本的瀏覽器〉

大埔里生活網:埔里、仁愛、國姓、魚池~大埔里生活圈入口網站 Copyright © 2013-2017 白馬文創有限公司. Designed by  WHCC

 

白馬文創有限公司│網站建置│平面設計│廣告印刷│美術編輯│文化出版│專案企劃│地址:54551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248號